陕西志第26卷《航运志》1994年

陕西志第26卷《航运志》1994年

《陕西省志· 航运志》全面记述了陕西省航运历史的发展。它以布局得体的
结构,丰富翔实的资料,通畅明快的文字,绘制精美的图照为陕西航运的沧桑绘
出了一幅历史的长卷。它的出版,是陕西省交通史志编写委员会的一项新贡献,
也是陕西省交通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
陕西地处中国腹地,东西较窄,南北狭长,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陕西航运
有着悠久的历史。西安半坡村文化遗址出土的船形器,宝鸡北首岭文化遗址出土
的船形陶壶,都证明早在远古时期,栖居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先民们就发明并使用
了舟楫这一水上运输工具。至夏禹王治水,在疏决梁山、开凿龙门时,“陆行乘车,
水行乘船”,船已成为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商末周初,周文王娶亲时,“亲迎于
渭,造舟为梁”。周武王灭商,曾用大型木船将军卒渡过黄河。春秋初期,秦人为
攻戎救周,曾在渭河、汧河中利用“舫舟”为军事运输服务。公元前647~646年,
秦穆公为救济晋国饥荒,曾输粟于晋,“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 ,史称“泛舟
之役”。西汉初年,在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为刘邦的军队筹措军粮,通过渭
河—— 黄河航道,把军粮源源不断地运往荥阳前线,使刘邦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由汉至隋,漕运多用“舫舟”,即木船两两相并而行。到唐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
步,已能造出装数百石粮食的大型漕船,漕运盛极一时。后由于政治中心东移,陕
西航运随之由盛转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重视航运,一面疏
浚河道,一面发展钢质机动船舶,使内河客、货运量大增。20世纪50年代后期,
陕南地区水运量曾一度超过陆路运量。60年代以后,由于公路、铁路迅速发展,
加以水电站闸坝断航、碍航,水运事业受阻。80年代后期,陕西提出“开发黄河,
挽救汉江”的举措,进行一系列研究和规划,并采取分段治理的方针,使陕西航运
再次出现复苏势头。
陕西航运的发展形态,呈阶段性的盛衰变化。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有许多
工程上的奇迹,运输上的伟业,水战上的壮举。《陕西省志·航运志》以确凿生动
的事例,分门别类,统贯古今,详其始末。阅读此书,可知其陕西航运发展历史的
曲折和坎坷,领悟航运发展与政治经济变革的关系,从中汲取可贵的教益,更好
地继承和发展前人的伟大业绩。在陕西社会主义水运事业建设中,《陕西省志·
航运志》将起着“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
许瑞林
1994

欢迎关注「榆林记忆」微信公众号,咱榆林地方书籍原文电子书为您及时送达!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第26卷(二)航运志.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d5cc9dcec5a3
提取码:Bs1L

 

陕西志第26卷《航运志》1994年: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