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志第64卷《科学技术志》1995年

陕西志第64卷《科学技术志》1995年

《陕西省志·科学技术志》是《陕西省志》中一部重要的专
业志,它的编修出版,对继承和弘扬陕西科学技术的光辉业绩,繁
荣科学技术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
意义。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据统计,
中国现存的志书约8500种,12万卷,卷帙浩繁,是国家文化宝库
中一大珍品,数量之多,记述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世所罕见。
在旧志中,举凡建置、沿革、疆域、山川、古迹、人物、风俗、物
产、赋税、灾异、艺文等,无不详尽记载。遗憾的是,对科学技
术却没有专志,虽有所记,也仅散见于志书有关门类中。随着社
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迅猛发展起来,并已成为对人类历史发展
前途和国家兴衰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因此,在地方志中设科学技
术志,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这种地位和作用,也体现了地方志的时
代特色和地方特色,是中国地方志编纂史上一大创举。
陕西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在科学技术方面,
不少杰出的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曾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
科学技术成就,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青铜铸造技术早在西周
时期已臻成熟,秦俑坑出土的青铜器铬酸盐处理技术,比西方国
家早了2000多年;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多
方面的贡献,被后世尊为“药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陕西这座天
然历史博物馆在科学技术发展上的突出贡献。从17世纪以后,由
于长期封建社会制度的束缚和近代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严重地
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孕育和发展,使陕西的科学技术既远远落后于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大大落后于中国沿海一带省、市。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创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纪元。建国初期内地
建设的优先发展,使陕西的科学技术在全国处于前列。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社会科技意识增强,科学技术有了更快的发
展。目前,陕西省共有高等院校57所,各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机构1554个,科技人员77万余人,综合科技能力居全国第三位,
每万名职工中科技人员数居全国第二位,在航天、航空、电力机
械、电子仪器仪表、农业技术等领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科研、生
产基地。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陕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陕西科学技术志的编修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由于志书内
容涉及许多部门和学科,时间跨度大,资料收集不易,需要组织
多方面力量才能完成。几年来,在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统
一部署和指导下,在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下,省科委组织
本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和省级各部门的实际工作者
开展了科技志的编写工作,大家群策群力,通力协作,历时七年
多,完成了这部长达150万字的志书,填补了陕西省科学技术发
展史上一项空白。在编修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
想为指导,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掌握、运用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地、系统
地记述了陕西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与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资
料性和科学性相统一。通过对重大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和活动
的记述,展示了当时科学技术达到的水平以及对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推动作用。全书包括数、理、化、天、地、生各基础学科
和农业、工业、交通、医药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科学技术以及科
技管理与群众团体和活动等内容。全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文
字简炼,突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体现了志
书的资治、教化、存史等功能。它的出版发行,将为各级领导决
策提供翔实可靠的历史依据和借鉴,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工
作者了解陕西科学技术的发展,探索科技发展规律,开展课题研
究提供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史料。希望通过这部专著的出版发行,促
进各部门对科技史料的研究利用,使其更好地为陕西经济建设服

欢迎关注「榆林记忆」微信公众号,咱榆林地方书籍原文电子书为您及时送达!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第64卷《科学技术志》.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5f889a4918b3
提取码:QwVW

 

陕西志第64卷《科学技术志》1995年: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