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志第13卷《水利志》1997年

陕西省志第13卷《水利志》1997年


陕西水利志的出版,既是陕西四万多名水利职工的一件喜事,也是
加快本届全省修志进程而获得的一项新的成果,真乃可喜可贺。
纵观陕西水利事业,既有千古不朽的历史伟绩,更有多姿多彩的今
朝辉煌。秦国创修的郑国渠,成为与四川都江堰和广西灵渠齐名的中国
古代三大名渠之一。汉、唐时期修建的白渠、成国渠、漕渠、龙首渠、山河
堰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更是一展雄风,称著天下。唐以后的较长时间,
由于京都东移等原因,陕西水利虽失去昔日辉煌,但仍能继续前进,兴
“水”不息。陕西人杰地灵,近代,出了个很有名望的水利专家李仪祉,他
以重振郑白宏业为大志,学习和运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修建了驰名中
外的“关中八惠”等水利工程,开创了陕西乃至全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
河。特别是新中国诞生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人
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水利建设
高潮,建起了包括农灌、堤防、水电、水产、水保、城乡供水等在内的水利
工程20多万处,兴利除害,惠泽三秦,为陕西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发
展,为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提高,做出了有口皆碑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腾飞,水利已不仅
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工业的命脉,城市的命脉,人类生存的命脉。在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战略目标中,都把水利建设
摆在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位,充分说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快水利发
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九五”期间,陕西水利建设要按照“巩固改造,积
极发展;以蓄为主,突出节水;综合开发,注重效益;分级兴办,全面推进”
的指导方针,千方百计筹措上百亿元资金,用于各类水利工程的建设和
更新改造、挖潜配套。要扎扎实实地搞好规划、施工和管理,动员全社会
的力量,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坚决打好“九五”兴水这一硬
仗,使陕西水利以矫健的步伐迈入21世纪,为兴陕富民再立新功。
编修社会主义新志,是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及社会各界至为关注。陕西水利志
比较系统地编录了陕西几千年来水利事业的发展、变化与现状,多方记
述了各类水利工程的兴建、改造与管理,客观反映了不同时期水利建设
的成就、经验与教训,是一部融“存史、资治、教化”作用很强的水利专业
新志。它将像宏伟的水利工程一样,成为纪古明今,激励后人的千秋丰
碑。基于对陕西修志事业和水利事业的钟情与厚望,谨序共勉。
程安东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日

欢迎关注「榆林记忆」微信公众号,咱榆林地方书籍原文电子书为您及时送达!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第13卷《水利志》.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626dd519583c
提取码:nTKV

 

陕西省志第13卷《水利志》1997年: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