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与茂陵》2003年

《汉武帝与茂陵》2003年


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近些年已为越来越
多的人所认识。呈献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规模宏大
的《陕西历史文化百部丛书》,就是这一趋势的具
体表现。
旅游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需求。在旅游时,大
家不仅寻访崇山秀水的自然风光,更希望感受远
传厚积的人文氛围。以历史文化丰富旅游,也通
过旅游理解历史文化,在我们这里久已形成传
统。家乡在今陕西韩城的司马迁,年方二十便
“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
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
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
楚以归”。正因为这样,他具有了辽阔的视野,
广大的胸襟,终能写成不朽的《史记》。后人常以
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并称,是有道理的。
说到中国的历史文化,不能不把眼光集注于
陕西。不久前卫视一个专题节目中,有学者形象
地比喻说陕西是“中国的芯片”。我觉得,如果
从传统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陕西毋宁说是内存
极其丰富的“硬盘”,从这里能够获取的信息太众

多了。陕西,特别是其核心关中地区,属于广义
的中原文化圈,可说是中国文明的破晓之地。记
得二十年前,我有幸为陕西省考古学会所编《陕
西考古重大发现(1949~1984)》撰序,提到“陕
西是我国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几个最重
要的朝代,如西周、秦、前汉和唐,又都建都于此,
因而古迹文物异常丰富,踏入省境,大小城邑,
一山一水,无不和我国的悠久历史有密切关系”,
今天我想再重复一次这段话,并作几点引申。
陕西位于中华大地的腹心,在绵延久远的中
国历史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假设只就定居的农业
文明看,周、秦、汉、唐定都陕西,似乎是偏处
西隅,但中国自古以来是多地区、多民族的,有
着多种多样的灿烂文化,在北方、西北、西南还
居住着许多习惯风俗有别于中原的民族,而陕西
正扼处不同文化交错沟通的枢纽。十三个王朝的
都城都选在陕西,自非出于偶然。
在古代中外交通的历史上,陕西尤其据有特
殊的地位。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宽阔的直道、驰
道已以这里为中心,形成贯通四方的网络。汉唐
时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更以长安为起点,外
来商贾络绎不绝。唐代日本空海至此学习中国文
化,创造出日文片假名;鉴真也由此出发,七次
东渡,终于将中国文明带往日本。日本诗人有著
名俳句:“在盛唐时期,信步于夜间的长安市”,以

深远的情思追忆了当时的景象。
正因为陕西有无比深厚的历史积淀,自汉朝
起便不断有文物发现,张敞考释尸臣鼎即是其间
最早的佳话。近代以来,重大考古发现接踵而
至,令人目不暇接。蓝田人化石,半坡与姜寨的
仰韶文化遗址,精美璀璨的西周青铜器、玉器,
雄壮奇绝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法门寺塔基佛指
舍利和精致绝伦的金银器,绚丽多姿的唐三彩,
雄浑壮美的陵墓石雕,……说不尽的文物珍宝,
艺术精品,足以使任何参观者眼花缭乱,叹为观
止。谈起旅游与历史文化的结合,陕西最适合作
为典型范例。
陕西历史考古方面的论作硕果累累,但多属
于专门著述,从一般读者,特别是从旅游者角度
着眼的作品不多,十分需要一套全面系统介绍陕
西历史文化的读物。令人高兴的是,李毓秦先生
于完成国家“九五”重点音像出版规划项目《黄土
文化寻根》大型系列片后,即策划组织这套百卷本
的《陕西历史文化百部丛书》,弥补了这一缺憾。
这套丛书由著名作家,《白鹿原》作者陈忠实
先生任主编。担任副主编的是在西北大学历史系
多年执教的韩养民教授,曾成功地主持《中国风
俗丛书》;另一位副主编郭兴文先生则是报社资深
编辑,有丰富的著作和编辑经验。在这样好的主
编班子推动下,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有专业素养

的学者,保证了书的质量。值得称道的是,丛书
虽由专家学者编写,但为了面对大众,采取了探
索与普及相结合的方式,力求避免学究气的艰涩
笔调,加入故事性、趣味性,使文字更为可读。
陕西是文物考古大省,历史文化中心,是国
内外注目的旅游热点地区。相信《陕西历史文化
百部丛书》的问世,对广大读者和旅游事业都有
很大的裨益。
李学勤
2003年6月29日

欢迎关注「榆林记忆」微信公众号,咱榆林地方书籍原文电子书为您及时送达!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汉武帝与茂陵》.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297fc8eeb52a
提取码:sUQY

 

《汉武帝与茂陵》2003年: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