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礼俗大观》高振平 2004年

《陕北礼俗大观》高振平 2004年

一半是抢救一半是彰显
高建群
著述者原来将这本书的名字叫《陕北礼仪民俗》,后来采纳了
朋友的意见,将它改作《陕北礼俗》。这个改动改得好。生活的节奏
曰益加快了,现在讲究短促、直接。而我在阅读这本书以后,又建
议著书者在“陕北礼俗”四个字后,加上“大观”两个字。我这个建
议的理由是,该书基本上将陕北地面的礼仪民俗,面面俱到地概
括而出了。
在这个“序言”中,我用了 “一半是抢救一半是彰显”这个标
题。
现在我这里先说“抢救”。
世界上每天都有五十种语言在消失。这句话不是我在做危言
耸听,而是据说是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开始我有些怀
疑这句话——世界上有那么多种语言吗?后来有一位专家告诉
我,这是真的,在主流文化的边沿地带,比如非洲,比如美洲,比如
地球的一些角角落落,有许多部族,它们都有自己各自的语言,而
眼下,在欧美文化中心的侵蚀下,这些语言正在消失。而一旦消
失,便成为永久的消失。
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我们大约不会担心自己的语言消失,因为中国人口是如此之
多,多得像蚂蚁一样,而中国的历史又是如此悠久,悠久得像一棵
盘恨错节的老树。
但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正在消失,这却是无可争辨的事实。拜
读这本书名曰《陕北礼俗大观》的书,当看到那些一个人从出生到
死亡的各个年龄段的各种礼仪,看到著述者为我们搜罗的各种衣
食住行风俗,各种节日礼仪、社交礼仪,以及信仰风俗、游艺风俗
等等,我的第一感觉是亲切,第二感觉是感动。现在的年轻人爱说
的一句话,叫“很中国”。我想说,这句话放到这里才很合适。这才
真正是我们中国的东西,是我们这个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留给我们
的丰厚的文化遗产。
这些东西正在消失,一点一点地消失。它日益被时代丢在了
脑后,它也许将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接近完结。现在的年轻人,你要
问他们这些,他们第一是不屑,第二是不懂,他们不明白自己正在
丢掉什么! ,
一个民族,它的文化传统消失了,它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理由
就消失了。
所以我想说高振平老先生的这个《陕北礼俗大观》是一本值
得重视和值得赞尝的书,是一项抢救工程。
上面说的“一半是抢救”,下面再说“一半是彰显”。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彰显”这个词儿,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
词儿。不过这个词所带给你的意思,我想读者是能够感觉来的。
我虽然祖籍不是陕北,但自幼在陕北长大,后来又在陕北生
活了大半辈子。因此,高振平老先生书中所谈到的这些陕北民间
礼俗,我是熟悉的。
陕北是中国地面上一块特殊的地方。中华五千年文明是由农
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和冲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陕北高原
恰好处在交汇地带。它的一半是陕北黄土高原,另一半是毛乌素
沙漠。长城线从两者之间,橫贯其境。
现在生活在这个地面上的人,他们都有自己可资骄傲的历
史。当各种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以后,在伟大的祛合中,礼仪
与民俗的融合当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融合。因此,这本书中,如果
我们细细地追根究底,我们能从这种种大文化现象中,发现我们
初民时期的许多古老信息,发现历史衍变过程中的许多蜘丝蚂
迹。感谢我们的祖先,他们留给了我们如此宝贵的遗产。从这个意
义上来说,每一种礼仪就是一块活化石。
我赞美这种种的陕北礼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我们拥有
这些而自豪。
我想,本书的著述者高振平先生,他写作本书的另一个意图,
也正是这样。即礼赞这些古老习惯,并希望在其身后这些东西能
够发扬光大。
这就是“一半是彰显”。
我就说上面这些话吧!本来,如果篇幅允许,我多么愿意将书
中那些礼俗再多说几句。例如书中记述的那些对人的出生到死亡
的各种礼仪,就充满了一个生命的祝福和赞杨,以及张杨。在陕北
这块苦焦的土地上,这张扬尤其令人感动。对那些如蝼蚁如草齐
的生命来说,这种礼仪充满了对人的尊重和重视。
我正在写长篇,今天晚上,搁下工作,心情愉快地为《陕北礼
俗大观》写上上面的话。我祝贺这本书的出版。记得,一些年前,我
看过一本《陕北方言辞典》,今天,我又看到了这本《陕北礼俗大
观》,我似乎觉得,在某种意义上,这本“大观”也有一种辞书的作
用。试想,许多年后,当书中描写的这些礼俗,已经成为古老遗存,
这时我们打开这本书,那我们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一个文化人,一个业余作家,能写出这样的一本书,是可敬
的。
是为序。
2004年4月20日于西安

欢迎关注「榆林记忆」微信公众号,咱榆林地方书籍原文电子书为您及时送达!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陕北礼俗大观》高振平 著 2005年.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91568773a660
提取码:FhUG

 

《陕北礼俗大观》高振平 2004年: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