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笔下的榆林》马语 著 2011年

《名人笔下的榆林》马语 著 2011年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卫将军列传》里
记载了 “榆溪旧塞”的胜景,这应该是描羅记述榆林最早的辞章之一。
现当代文学大家和新闻巨擘老舍、李季、张季鸾、柳青、路遥、陈忠实、
贾平凹、蒋子龙、李敬泽、高建群等,或从草原南下,或于黄河西渡,或驱车北
上,踏入陕北高原,一路来到榆林。或匆匆而过,或流连小住,长城烽火台的沧
桑令文人们惊叹,大漠无定河的秀丽让艺术家们迷醉,兴之所至,情动干中,文
思如涌,留下了或凝31或激昂或纤丽的秀丽辞章。
这些知名作家笔下的榆林,如诗,如梦,如画,却又是非常真实的榆林——
榆林是颇富魅力的历史名城。
万里长城和母亲黄河在这里交汇,大漠草原和黄土高原在这里交界,中原文
明和草原文化在这里交融,泱泱五千年的华戛文明在这里流淌,恢宏三千载的边
塞文化在这里留存。早在三四万年前,榆林就有早期智人“河套人”生存繁衍,
发现过多处全国罕见的旧石器和中石器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
化遗址遍布全境。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春秋
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设为上郡。在这块雄奇的土地上,历朝历代涌现出
了无数杰出人物,秦朝太子抉苏、大将蒙恬,汉代名将李广,唐代尉迟敬德、郭
子仪,宋代范仲淹、韩世忠、杨家将、折家将,明代余子俊等著名将领曾在这里
镇守,东晋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在这里建都统万城,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张献忠
在这里揭竿而起,一举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榆林人杰地灵。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榆林独特的地域文化。榆林城是国务院1985年命
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存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
城遗址、杨家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以及縻崖石刻红石
峡、李自成行宫、扶苏墓等,从史前遗迹到明清建筑,榆林像一幅巨幅的历史画
卷在古老而又厚重的黄土地上铺展开来。这里哺育了著名作家柳青、路遥,走出
过一代报人张季鸾,也是著名科学家高景德、《东方红》作者李有源、戏剧家马
健翔、语言学家高元白、民间艺术家韩起祥、歌唱家刘燕平、白秉权、摄影家杜
修贤等文化名人的故乡。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革命战争年代,榆林是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
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是中央红军东征、西
征的路经之地。1927年的清涧起义是西北地区向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解放战争
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我市8个县30多个村芘战斗
生活一年多,在这里发表了《东征宣言》,写下了气势磅礴的《沁园卷- 3》等
光辉著作。榆林为革命英勇献身的英烈有两万多人,涌现出刘志丹、谢子长、李
子洲、杜斌丞、李鼎铭等一批革命先烈和著名人士,哺育了刘澜涛、马文瑞、郭
洪涛、张秀山、贾拓夫、赵苍壁等一批重要的革命家和党的高级干部。
榆林是中国资源富集区。
资源是工业的源泉。“乌金遍地,油浪翻滚,底气十足,‘盐’无不尽”卩4句1/1,
就形象地描绘出了榆林能源旷产的丰富和它的价1(1[。目前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
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贤好,国内外罕见。煤炭预测资源
量2720亿吨,探明储量1460亿吨,天然气预测资源量4.2万亿立方米,探明储
量6933亿立方米;石油预测资源量6亿吨,探明储還;1亿吨;岩盐预测资源证
6万亿吨,探明储置8857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蛩的26%,湖盐探明储蛩1794
万吨。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也蕴藏丰富。榆林每平方公里土
地拥有10亿元的地下财富,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43万亿元人民币,约占陕西省
的95%,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土地是财富之母。全市有农耕地1646万亩,人均5,6亩,居全省第一,且地
形地貌多样,土壤类型丰富,为杂粮、杂豆、杂果、薯类和红枣等农产品优生
区。有绿豆、小米、羊子等18项特色产业面积、产量均居全畨第一。红枣系列产
品占国内市场份额20%,羊绒产量占省内总量80%,羊肉占省内市场份额40%,
“大明绿豆”占日本绿豆市场份额27%,2006年起杂豆获得了欧盟市场准入许
可。榆林是陕西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小杂粮生产基地,是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
002
基地。
民间艺术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陕北大秧歌、信天游、绥德石狮、三边剪纸
等以其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厚浑朴的生活底蕴,风靡海内外。高亢、悠扬的信天
游,嘹亮、婉转的唢呐,热烈、狂欢的秧歌,毕加索式的剪纸和石雕,震撼了所
有从外面来到这里的大文人、大艺术家。他们在思考:在这远离都市的陕北高原
的一隅,那些曾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吃糠咽菜、扛老镢头的“受苦人”,何以
有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凡的艺术创造力?六月里的日头腊月的风,老祖宗留
下个人爱人……这些与《诗经》具有同样品质的民歌,让他们似乎明白了原因,
这些呰饱经磨难的男人和女人,他们是用生‘命在这块苍凉的高原上抒写浪漫、自
由与美好!
偷林逛一个正在崛起的能源新都。
回顾“十一五”,成绩辉煌。2010年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756.67亿元,财政
总收入达到400丨乙元,地方财政收入12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13元和17545元;境内神木、靖边、府谷先后进入全国百强
&,定边进入西部百强县,南六县在全省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大幅提升。能源化
工祐地迚设初具规校:,“两区六园”工业格局基本形成,2010年煤炭和油气开发
,设分别占到全国的6%,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产能大市,已成为国家西煤东
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
展留“十二五”,充满希望。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确定把榆林建成陕西省重要
增长极和中国内陆开放开发战略新高地。按照“珍惜资源、深度转化”的要求和
“大集团引领、大项固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模式,加快建设中国
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着力推进区域中心城市、能源化工基
地和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三大建设,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50强,着力构建高端
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
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榆林是独具特色的书香之城。
资源是有限的财富,知识才是无穷的财富。榆林坚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
掘、体验和感悟,加强对现代文化的吸吮、积累和应用,大力提高全市人民的文
化水平,以学习力提升软实力提高竞争力是保障和支撑榆林科学发展的战略任
务。榆林市委、市政府在2009年春天就作出“打造书香榆林”的战略决策,引导
人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培养自觉学习、祟尚知识、文明生活的良好习
003
惯。几年来坚持通过“唱读学建”等书香行动,打造“书店、书市、书屋、书刊
和重大文化项目”等书香软硬件设施,着力培养新人,铸造法治环境,构建诚
信社会,提升城市品位,树立榆林人文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一极一高
地”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使全社会共享书香成果,让书香造福榆林。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收入这本书里的文章,写自不同时期,起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纵跨二十
世会己,直至新世纪前十年,这些文章烙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记载了各个时代榆林
的山川地理气象和社会生活风貌,榆林时代发展的轨迹在这里清晰可感。感谢大
自然的造化产生了神奇的榆林,感谢各位名作家对榆林的厚爱。名家们对揄林深
情的描述、叙写,都配有精美的摄影作品——几乎涵盖了榆林所有风光、名胜及
民间风情的摄影作品,使得这本书图文并茂。因之,这是一本经典的榆林之书、
一本厚重的榆林之书、一本特别的榆林之书。谨将这本特殊的扎物献给所有关心
榆林、热爱榆林、建设榆林、奉献榆林的人们。
20丨1年初春于榆林

欢迎关注「榆林记忆」微信公众号,咱榆林地方书籍原文电子书为您及时送达!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名人笔下的榆林》马语 著.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89ea5c470dcf
提取码:bf16

《名人笔下的榆林》马语 著 2011年: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