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志》1991年

序
府谷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境内北部就设立富昌县,
后唐天佑七年(910)建置府谷县,至今已一千余年。府谷志始于清康熙
九年(1670),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先后四次修纂。这些志书,对全县
舆地沿革、事功宦绩、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等,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记
载,是我县稽前鉴后的珍贵史料。然而,由民国距今县志失修已近半个
世纪,且年远事湮,所集资料亦多散失。有鉴于此,1982年县委、政府作
出新编《府谷县志》的决定,历时九载,辑成新志,现终于出版付梓。这确
是一件利于当代、惠及后世的大事,也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
果。
府谷雄踞边塞,襟山带河,北枕长城,西屏榆神。历代君王,重兵扎
守,以扼关内。境内土地广阔,物产富饶,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这里属
神府煤田腹地,是一个矿产资源的富集区,煤炭、天然气、高岭土、铝矾
土、石灰岩、耐火粘土等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已纳入神府煤田
开发总体规划。历史上,这里人才辈出,文武兼备。从唐僖、昭起,经五
代至南宋绍兴年间,折氏世代戍守边关,御寇保国,英烈满门,名垂青
史。折赛花(佘太君)不畏强权,英武善射,辅佐杨业,屡树战功,妇孺皆
知。农民起义领袖王嘉胤,于崇祯元年(1628)率众起义于府谷,后高迎
祥、张献忠等尽投麾下,称王设官,形成农民割据政权,揭开农民起义的
序幕。府谷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1926年创建中共党的组织,
1934年组建了工农红军,是神府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土地革命、抗日
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府谷这片土地上,无数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革命烈士赵
博、杨岐山、高宏轩等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精神,至今为人们缅怀。新
中国诞生后,府谷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工业、农业、教育、文化、卫
生、体育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十年改革开放,使府谷的经济建设充满生
机,一个以煤炭、冶金、化工、建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县逐渐形成。随着
神府煤田的大开发,包神府公路和神朔铁路横贯县境,这里即将成为国
家新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府谷正处在资源开发、经济起飞的前夜,繁
荣富庶的曙光就在前头。
从清康乾至民国,二百余年间,县志虽曾数次修葺,但纵观旧志书,
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重人文,轻经济;歌颂达官显贵,诋毁群众斗
争,以封建伦理和迷信的观点分析社会,记述自然。而新编《府谷县志》,
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辑录和吸收了旧志中
的精华,剔除了糟粕,实事求是,略古详今,上下贯通,探本寻源,比较完
整地记载了府谷沧海桑田的变化。特别是记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来全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轨迹,全面反映了府谷
县由历史到现状,由社会到自然的基本面貌。这是一部结构严谨、资料
翔实、观点正确、文笔流畅、图文并茂,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社会
主义新方志。
编史修志,旨
在资治。阅读这部新志书, 对于研究探索前人的治理
经验,考古镜今,继往开来,认识府谷,建设府谷,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
价值。这部志书,确是兴府富民的珍贵史料,也是对全县人民特别是青
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次修志,是一项艰巨浩繁的工作。白义雄、杨占华、杨国威同志以
及县志编纂办公室的全体同志日以继夜,广征博采,付出了艰辛的劳
动;编写中,承蒙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榆林地区地方志指导小组
的亲切关怀,受到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帮助指点,得到本县各有关部门、
单位的热情支持和通力配合。在此一并深致谢忱!新志成,诚为全县人
民庆幸之事,我受编委嘱托,草此短文,以作序言。
李 涛
1991年11月
欢迎关注「榆林记忆」微信公众号,咱榆林地方书籍原文电子书为您及时送达!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府谷县志.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4b338c5e918f
提取码:21dH
《府谷县志》1991年: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