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志第37卷《财政志》1990年

陕西志第37卷《财政志》1990年

任何社会制度只有在一定阶级的财政支持下才会产生发展。陕西是
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十三个朝代曾在此建都,许多理财思
想、财政政策、财政典章制度均由此地产生。它是中国财政发展史的重
要组成部分。《陕西省志·财政志》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全省财政实践的
真实记录。书中记述了陕西从西周到现代的财政沿革演变和历史进程,
是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一个可喜成果,填补了陕西财政史志的空白。
编写这部书是陕西财政、税务工作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陕西人
民经过了近4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了雄厚的财源
基础。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财政通过巨额投资支持工业、农业、交通
运输和社会文教等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们把近40年来的历史事实,分门别类,编纂成书,献给社会主义事业
的创业者和建设者,献给全省财政、税务战线上一代又一代新的同志
们。
这部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系统地阐述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陕西财政生财、聚财、用财的内在规律和取得的光辉业绩。
它告诉人们,没有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解放,就没
有社会主义的财政,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的财政基础
才能建立和不断发展壮大。读了这部书,有助于深入了解陕西财情,坚
持正确的理财路线,探索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为振兴陕
西作出贡献。
社会主义的陕西财政还在发展。我们有责任把走过的道路介绍给人
们,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回顾近40年的财政工作,既有不可磨灭的
巨大成绩,也有受“左”的影响而发生的错误。“一五”期间,陕西财政收支
和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基本相适应。但到了“ 二五”, 经历三年“ 大跃进”,
浮夸风、“ 共产风” 极盛, 带来了财政虚收,支出大上。收入递增40.4%,
支出递增62.2%。这是极不正常的。此后, 迫使三年调整, 处理平调退
赔等一系列遗留问题。由于消除了“ 虚胖子” , 使财政收支规模和各项比
例关系趋于合理。接着, 十年“ 文革” 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这一时期不
仅损失财政收入50多亿元, 还搞乱了财政分配。在所谓“ 山、散、洞” 的
错误方针下, 预算内基本建设规模猛增, 占到财政总支出的35.6%, 是
“ 大跃进” 以后出现的第二次高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进入新
的历史发展时期。1977 —1979年, 为了逐步解决生产和生活方面多年
积存下来的大量“ 欠帐”, 财政上付出了相当的代价。1980 —1984年, 实
行“ 分灶吃饭” 新的财政体制, 由于经济效益上不去, 短期内难以扭转被
动局面, 财政收入暂时出现了徘徊。经过调整改革,1 985年财政收入第
一次突破20亿元大关。它标志着陕西财政在改革中有了明显的好转。特
别是1 989年, 全省财政收入达到38.9亿元, 是历史上收入最多的一
年, 并做到了当年收支平衡。这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
开放、搞活而取得的光辉成就。我任省财政厅厅长时间较短, 这些工作
成就, 主要来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 和广大财政、税务干部
的积极努力, 也是前几任领导之功。我恳切希望全省财政战线上广大干
部、职工, 借鉴过去, 展望未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 迎接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
《陕西省志· 财政志》, 尽六年之功, 六修纲目, 四易其稿, 筚路蓝
缕, 终于1 990年冬完成, 全书百余万字。从此, 陕西省有史以来, 第一
部统合古今、横列门类的陕西省财政专业志, 展卷可得。这些可靠的历
史资料, 如实地反映出从古到今陕西财政的胜衰起伏和发展历程, 为世
人、后代留下一部信史, 为我省经济建设提供了资治的借鉴和依据。是
为序。
王 家 彦
1990年11月

欢迎关注「榆林记忆」微信公众号,咱榆林地方书籍原文电子书为您及时送达!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第37卷《财政志》.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04a5cdb1a857
提取码:1FdH

 

陕西志第37卷《财政志》1990年: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