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志第30卷《经贸志》2004年

陕西志第30卷《经贸志》2004年

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两千多年来,中国编史修志绵延不断,
为研究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史料。
《陕西省志·经贸志》通过对大量珍贵档案的审查、整理和编纂,以翔实的
资料、齐全的门类、丰富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文字,全面、忠实地记述了陕西工
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记载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人民群众历经艰辛,建设和发
展陕西工业的奋斗历程。它的出版,对于深入了解陕西工业经济发展历程,探索
工业产业的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考证,早在六千年前,陕西就有了原始的纺织和制陶,手工业发展水平位
居全国甚至世界的前列。自秦国崛起,虎视东南,扫六国、并诸侯,直至汉唐鼎盛
时期,陕西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的中心,能工巧匠汇集于此,繁盛的商业活动使
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手工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然而,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晚
唐乱世时期,大批有创造力的民众向东南流落至长江一带,陕西地区的手工业开
始逐渐衰落。
陕西现代工业发端于清朝时期。随着“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的深入、民族
资本主义兴起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历史革命,陕西工业也开始了新的探索。相
继成立了电报局、邮政局、西安机器局,修成了西安—潼关、咸阳—铜川公路和陇
海铁路,新式机器和技术逐渐传入陕西,带动了工业的发展。从沿海迁建的西北
机器厂、新秦造纸厂、宝鸡申新纱厂等一批工厂的规模化建设,在陕西地方产业
相对薄弱的时期,有效加速了现代工业产业的启动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工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显示出了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一五”时期的重点投资和建设地区之一,陕西工业开始
在薄弱的基础上起步。全国156个重点工程有24项放在陕西,加上与重点工程
相配套的50多个大中型工程相继开工,使得陕西的工业产业逐步形成了较为稳
定的规模。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三线”建设中,陕西工业配合军工和民
用项目,力抓项目建设,开拓产品品种,初步形成了品种多、质量优、专业配套、协
调发展的行业特色,为建设陕西现代化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下,陕西得地理
条件之优、扬历史传统之长,工业产业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国有大中型企业
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积极探索适合市场需要的新的产
业发展路子,并通过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改
变了落后的生产工艺,建成了一批又一批重大骨干项目。通过企业的管理体制
改革,使得工业投资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不断加大,进出口贸
易总额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跃上了一个新的
台阶。截至1998年,在全国划分的38个工业大类中,陕西有37个,全面形成了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机械、电子、纺织、煤炭等行业为骨干、门类齐全的工业
产业体系,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
局面。
江泽民指出:“ 新的地方志,是对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教育,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的、生动的、亲切
的、富有说服力的教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继往开来,我们重任在肩。《陕西省志· 经贸志》
所搜集的宝贵资料是经过广大修志人员广征博采、深挖细觅才得来的。它集中
了各个方面发展的重要史料,不少资料鲜为人知,具有重要存史价值。我们要充
分利用这些资料,不断发挥志书的“ 资治” 、“ 教化” 、“ 存史” 功能,深入开展爱国
主义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解放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将陕西建成西
部经济强省,经济社会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裕安康,谱写新的篇章。
巩德顺

欢迎关注「榆林记忆」微信公众号,咱榆林地方书籍原文电子书为您及时送达!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第30卷《经贸志》.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7ae12b0d11ae
提取码:tUv2

 

陕西志第30卷《经贸志》2004年: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