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志第24卷《建设志》1999年

陕西志第24卷《建设志》1999年

《陕西省志·建设志》的编纂,经数十名同志历时16个春秋,三易其稿,筚
路蓝缕,终成新志。
该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按照略古详今的原则,突出了地方特色,对陕西
从史前至建国后“八五”时期的建设事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记述。内容翔实,图文
并茂,客观地反映了陕西建设事业的发展轨迹,能够起到“资治、教化、存史” 的
作用。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建设文化又是人类文明的重
要组成部分。建设事业不仅同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同步发展,而且发挥着人类
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作用。陕西作为中国历史上13个王朝的建都之
地,其特殊的历史地位造就了陕西建设事业在诸多方面不同于其他省区的独
特性。陕西建设事业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在不少领域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建设
事业的先河。距今约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村原始聚落的创建,标志着人类
生活完成了由“穴居野处”向筑屋室居的历史变革,其比较合理的功能分区布
局,堪称中国居住环境规划、建设之肇始;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后
期,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在今宝鸡地区姜城堡一带创建的“市井”,成为
中国集镇发展之先河;西周初年,创建在宝鸡地区的“卷阿”景区,把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文物古迹景观和旅游朝拜融为一体,开中国风景名胜区建设之滥
觞;秦都咸阳的渭桥“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把渭河南北的城区连为一体,成为
中国最早的城市桥梁,体现了法天象地的规划思想;最早使用于先秦雍城建筑
的砖、瓦、陶管等建筑材料,实现了中国建筑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使人类的居住
条件揖别了“茅茨土阶”,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如此,西周的都城丰镐、秦
都咸阳、西汉长安、隋唐长安,都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城市规
划、建设和管理上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尤其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
唐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和“丝绸之路”的出发地。陕西古代的建设
事业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而其建筑艺术亦成为中国古建
筑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建国后,陕西的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1949年到
1995年的46年间,陕西的建设事业先后形成了三次大规模的建设高潮:“一
五”时期,陕西是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在全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在陕
的就有24项,占全国的15.3%。累计完成施工总产值15.9亿元,竣工各类房
屋面积1085万平方米,为陕西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65年开始
的“三线”建设时期,陕西作为全国的战略大后方,又一次被列为国家建设的重
点地区,形成了历时十年之久的大规模建设高潮。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26.5亿
元,建成大中型项目400多个,项目所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门类;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随着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建设事业的大
发展。从1981年到1995年的15年间, 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8.9亿
元,竣工各类房屋面积4.528亿平方米,建成了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渭河电
厂、咸阳机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一大批现代化的建设项目。城市建设共完
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3.1亿元,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城市公用设施项目,
使全省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的西安城是隋唐长安城无法
比拟的;今日咸阳市横跨沣渭、雄伟壮丽的斜拉桥,亦非秦咸阳的横桥可比。村
镇建设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涌现了一大批功能比较齐全的新型小城镇,以及
像三原东周村、礼泉袁家村等环境优美的新村。
今天,随着国家把投资的重点向中西部转移,陕西建设事业又一次进入了
新的发展时期。盛世修志,鉴往知今;有益当代,惠及后世。“治天下者,以史为
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我衷心希望全省建设战线广大职工乃至社会各界人
士,更好地发挥这部志书的积极作用。使陕西建设事业进一步铸就前无古人的
重大业绩,以惠及子孙万代。
在《陕西省志·建设志》出版发行之际,谨向关心和支持这部志书编纂工
作的省地方志办公室、各有关部门单位以及全体编纂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
希望广大读者和同仁多加指正。
是以为序。
陕西省建设厅厅长 高 峰
1999年5月

欢迎关注「榆林记忆」微信公众号,咱榆林地方书籍原文电子书为您及时送达!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建设志》.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bedc75e1557e
提取码:LGHZ

 

陕西志第24卷《建设志》1999年: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