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志》民国33年

《黄陵县志》民国33年

民国三十三年(1944)《黄陵县志》经过校注,现已付印出版。这是黄
陵地方志事业的又一成果,值得庆贺。
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是海内外炎黄子孙谒陵
祭祖的民族圣地,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为
古墓葬分类“第一号”,有“天下第一陵”之盛誉。
黄陵县地处陕西中部,延安市南端,古称桥国。晋设中部县,隋改名为
内部郡,唐武德二年(619)复称中部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因轩辕黄
帝陵寝所在地将中部县更名为黄陵县至今。
黄陵县川塬交错,沟壑纵横,物产富饶,民风淳朴,文化承传,源远流
长。据专家考证,黄陵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追溯至周代,自古以来,史不
绝书,传承有序。早期编修地方志书,多毁于水火兵燹,留存至今的有清康
熙中部知县李暄编修的《中部县志》,史称《李志》;清嘉庆中部知县丁瀚编
修的《中部县志》,史称《丁志》;民国三十三年(1944)由著名方志学家黎
锦熙先生亲笔核订的《黄陵县志》。
古人云:“州县之有志,犹国之有史。”历朝历代将志书称之为“资治、
教化、存史”的百科典籍。为抢救挖掘珍贵的历史文献,黄陵县委、县政府
根据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要求,选择这一版本加以校注付印,是因该志资料
翔实,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方志。这部志书,从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
工商、交通、财政、司法、党团、赋税、教育、民俗、社会、人物等方面,
分21卷,计30余万字,记载了黄陵上下五千年历史,留存了众多珍贵史料。

尤其是该志首次将《黄帝陵庙志》作为一卷专志成册,以大量的史实,将中
华民族发祥地的历史地位和“黄帝崩,葬桥山”的毋庸置疑的事实载入了黄
陵史册,使黄陵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尤为突出,成为方志编纂的范例。随着
黄帝陵整修工程的大力度实施,来黄陵县谒陵祭祖的海内外炎黄子孙逐年增
加,黄帝陵民族圣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该志的付印出版,必将对进一
步弘扬黄帝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促进祖国统一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必将
成为制订发展规划、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和青少年乡土教育的优秀教材。
为保证校注质量,黄陵县成立了民国三十三年(1944)《黄陵县志》校
注委员会,由黄陵县志办组织实施,特邀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所长何
炳武研究员、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教授陈一梅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张学领硕
士、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高叶青博士负责校注,延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组
织专家评审。这部志书卷帙浩繁,广征博引,资料珍贵,文字深奥,校注人
员倾注心血,无私奉献,历时一年之久,终成其书。在此,谨代表县委、县
政府,向省、市地方志办公室,向辛勤耕耘的校注人员和县志办的工作人员
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希望广大读者,通过这部志书,更加了解历史,熟悉黄
陵,为弘扬黄帝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以此为序。
中共黄陵县委书记:
黄陵县人民政府县长:
2009年2月18日

欢迎关注「榆林记忆」微信公众号,咱榆林地方书籍原文电子书为您及时送达!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黄陵县志》民国33年.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2f52b926430f
提取码:XPcS

 

网友评论1

  1. 沙发
    古籍善本:

    我有清末以前的黄陵中部县志

    2019-06-26 22:25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