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志第36卷《教育志》(上下册)2009年

陕西志第36卷《教育志》(上下册)2009年


《陕西省志·教育志》是有史以来我省第一部教育专业志,而陕西又是史圣司马迁
和重量级史学家班彪、班固父子的故乡,富有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因而卷帙浩繁、内
容宏富的《陕西省志·教育志》的即将问世,值得庆贺!
陕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教育源远而流长。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几个朝代
周秦汉唐都在这里建都,这里是长达1100年的都城所在地,这无法变易的荣耀昭示着
陕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经是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教育的中心。
自宋以降,陕西失去了都城所在地的地位,其政治经济地位也随之下降。但陕西在维系
祖国西北和西南广大地区、保证西部稳定、屏障中原安全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始终受到宋元明清各朝统治者的极大重视。因而,其时的八九百年当中,陕西的经济文
化并没有陷于沉寂,而是在曲折中前进,在砥砺中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不仅有时代特点,而且体现了本地区传统教育的特色,从而为陕西由古代教育转向近代
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末民国,各种进步思潮的强力推动,陕西同样建立了近现代
教育制度,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缓慢,但毕竟为后来的发展做了重要的铺垫。
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的十三年,正是新民主主义教育经过艰辛的探索走向成熟的
阶段,其蓬蓬勃勃的开展不仅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战
争,而且成为新中国人民教育的重要源头。建国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广大人民群众有了受教育的权利。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快速发
展,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虽然其发展过程不那么一帆风顺,尤其
是文化大革命的摧残,但所取得的成就巨大,举世瞩目,特别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
我们还是进入了教育发展的春天。曾几何时,陕西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两基”(基本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
增长的接受高等文化教育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得到空前发展,高职教育已初具规模;成
人教育基本完成了“学历教育”的任务,开始筑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平台。学前教
育、特殊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也都得到较快发展。陕西教育发展内容的丰富和深刻,让
我们认识到,国家启动史志的编修工作是正确的;我省组织力量开展这一工作是及时的,
我们认认真真地进行编修《陕西省志·教育志》是十分必要的。
《陕西省志·教育志》是在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指导下,于1985年由省级
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人员搜集资料,制定篇目,进行编写、总纂,然后
于2008年下半年通过初审终审的一部教育专业志。它是我省教育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
内容,也是我省教育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陕西省志·教育志》主要记述了从清
末新政时期慈禧太后在西安向全国发布“兴学诏” 陕西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到1990年
陕西教育的发展历程, 重点突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十余年陕西教育的建设和发
展。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指引下,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陕西省志· 教育志》
的出版必将以志书特有的存史、资政、教化功能, 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 为
党和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无可替代的重
要作用。
杨希文

欢迎关注「榆林记忆」微信公众号,咱榆林地方书籍原文电子书为您及时送达!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第63卷(上册)教育志.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1162f9f1bc61
提取码:irj2

 

陕西志第36卷《教育志》(上下册)2009年: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